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(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)
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分类
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,主要有真菌、藻类和动物。
(1) 细菌
细菌适应性强,生长迅速。根据对营养物质的不同要求,细菌可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。自养菌利用各种无机物(CO2、HCO3-、NO3-、PO3-4等)。)作为营养物质将它们转化为另一种无机物,这种无机物释放能量并合成细胞物质。它的碳源、氮源和磷源都是无机物。异养细菌以有机碳为碳源,以有机或无机氮为氮源,将其转化为CO2、H2O、NO3-、CH4、NH3等无机物。释放能量并合成细胞物质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异养菌。
污水处理生物
(2) 真菌
包括真菌和酵母。真菌是以有机物为碳源的需氧细菌,其生长pH为2?9,最适pH值为5.6。真菌对氧气的需求较少,只有细菌的一半。真菌常出现在pH值较低、分子氧较少的环境中。
真菌丝体在活性污泥的混凝中起骨架作用,但丝状菌过多的出现会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,引起污泥膨胀。真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(3) 藻类
它是藻类的单细胞和多细胞植物微生物。它含有叶绿素,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,吸取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合成自身细胞。
污水处理中的生物
(4)原生的动物
原生是最低级的单细胞动物,能够分裂和增殖。污水中的原生动物既是净水器,也是水质指标。原生大部分动物属于需氧异养型。在污水处理中,原生的动物不如细菌重要,但原生的动物大多能吞食固体有机物和游离细菌,因此能净化水质。原生的动物对环境变化很敏感,不同的原生动物出现在不同的水质环境中,所以它们是水质的指标。比如溶氧充足时,钟虫大量出现,溶氧低于1/L时,出现较少,不活跃。
(5)后生动物
后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。污水处理设施和稳定塘中常见的后生动物包括轮虫、线虫和甲壳类动物。
后生动物是需氧微生物,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。后生动物以细菌、原生动物、藻类和有机固体为食。它们的出现表明处理效果良好,是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。
推荐阅读:《污水处理菌种的分类》
推荐阅读:《污水处理菌种的分类》